這部戲有蠻有台南神農街及海安路一帶的景
[公視人生劇展-湊陣]
公視HD頻道2014年3月21日22:00
公視13頻道2014年3月23日22:00
[製作人]林曉菁
[導演]吳震亞
[原作]吳明倫
[編劇]吳明倫、范云杰
[木雕藝術指導]陳啟村
[演出人員]馬如龍、沛小嵐、徐麗雯、周曉涵、林孟君、黃略耕
[劇情簡介]~本劇改編自〈湊陣〉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女兒陳十一是一個木雕師,獲獎無數。
剛結束痛苦的家暴婚姻,
回到老家打算重新生活。
他的爸爸陳玉師也是一個木雕師。
而且熱衷參與南部特有的陣頭---十二婆姐陣。
當陣頭面具因使用過度而需要重新製作。
沒想到神明指示,
面具要給陳十一製作而不給陳玉獅。
對玉師而言要承認自己不如女兒雖不甘心,
但也無可奈何。
同時玉獅的小女兒陳秋分也辭去臺北工作。
秋分沒說為何回到臺南,
但母親林滿卻看穿秋分未婚懷孕的事實。
另外陣頭有人受傷無法出陣,
玉獅正在煩惱的時候,
十一自告奮勇的想要幫忙,
讓玉獅覺得女兒超越自己的木雕技術,
還爭奪他重視的陣頭....
2020 台南迎春禮 十二婆姊陣 @ 延平郡王祠
關於十二婆姐
「十二婆姐藝陣」的由來乃根據《福建閩部別記》中記載,五代後唐永和年間,陳太后(即陳靖姑)得自許真君法師之傳授而精通各門道法,曾替閩王王廷彬解決妖患,救出皇后和三十六位宮女,閩王為了報恩,將三十六宮女賜贈給陳太后為徒眾,稱三十六婆姐,個個能除妖、解厄,救援產婦,保胎送子,每年正月十五日,三十六婆姐即分成三組,有求必應,勸民除惡為善,深得民心。
引自三十六婆姐中的前十二位婆姐,祂們分別是總管陳大娘、二宮黃鸞娘、三宮方四娘、四宮柳蟬娘、五宮陸九娘、六宮宋愛娘、七宮林珠娘、八宮李枝娘、九宮楊瑞娘、十宮董仙娘、十一宮何鶯娘以及十二宮彭英娘。此外,藝陣中尚有婆姐母和婆姐囝兩個腳色,傳說婆姐囝是第三宮方四娘的兒子,因母親改嫁而四處尋找他的母親要吃奶,婆姐母則尾隨其後照料他,二人來回穿梭在十二婆姐陣容中,十分討得眾人的歡心。
演出十二婆姐藝陣時,婆姐們身穿大紅鳳仙裝,右手持葵扇,左手持紙傘,戴著婆姐面具、白手套以及由檳榔編串成的耳環沿街遊行;其表演都是以「落地掃」踩街方式遊行,由陳大娘領陣,十二人組成縱隊,一字排開,以排隊行走和繞圓圈行進兩種陣式前進,後場則以扁鼓敲打控制舞步;身體之舞步隨著鑼聲鼓點之節奏,時快時慢,輕鬆自然的扭腰、擺臂,以縱跨步、手搖葵扇,左右搖晃、大步行進;婆姐囝則來回穿梭其間,尋找母親,扮演逗趣串場的腳色;而婆姐母則身穿藍色婦裝,手執拐杖、肩扛黑傘,吊包袱,隨陣追趕、照顧調皮的婆姐囝,
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氣氛。
「婆姐出巡」的祭儀舞蹈是以歌舞演故事,台灣民間相信「十二婆姐」不但可治婦女百病,還分別職司幼兒衣、食、住、行、驚嚇、夜哭和病痛等問題,又稱「婆姐」是生育之神,一般是在註生娘娘的兩側陪祀;因此,十二婆姐藝陣具 有保宅安產、收驚護嬰、驅煞等作用。所以十二婆姐出巡時,如有小孩身體欠安,父母都會提攜幼兒到陣頭路過之處,讓婆姐輕摸其頭部,以求平安、健康,頗有神奇之效,因此十二婆姐藝陣是非常受歡迎的,人稱護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