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舊城城門城牆建造始於1725年,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是都市重要的歷史紋理之一。城門城牆經過的沿線區域存在著許多古蹟/歷史建築、連接城門的老街、七八十年以上的老學校與校內多樣的老樹。但是在都市化的過程中,昔日的城門與城牆卻逐漸被市民遺忘。此台南市過去的重要文化遺產,如何被保存被活化?且其在市民心中具有什麼意義?是思考歷史都市發展時需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
台南市面對舊城歷史區域的保存與再生的議題,市政府是以「文化園區」的小分區逐次發展的方式進行經營,包括有孔廟文化園區、民生綠園文化園區、赤崁文化園區、東安坊文化園區、鎮北坊文化園區、五條港文化園區。在近幾年間由於府城舊城歷史區域在研究、規劃與經營等方面累積不少相關基礎資料與再生規劃的經驗;另一方面,府城社區營造中心在協助推動台南市社區營造的過程中,亦促使舊城歷史區域內一些社區與學校參與歷史區域再生的相關工作。因此,舊城歷史區域再生工作應可在文化園區的「小分區經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始思考舊城的「整體經營」,藉昔日城門城牆系統做為舊城歷史區域整體性運作的媒介。
文建會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計劃與過去的單點古蹟或是線狀老街的規模較小的保存活化不同,此政策計劃一方面強調規模較大的面狀區域的保存活化,另一方面亦強調區域內的社區參與,而有配套的「區域型社區參與計劃」,補助區域內的社區配合參與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計劃的推動。
府城舊城區域要在「小分區經營」的基礎上,進一步以「舊城整體」的概念進行經營時,勢必需有務實可行的推動策略始能奏效。由於府城舊城區域範圍大,在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限制下,不易同時整區展開,因此乃以舊城城門城牆經過的沿線「城緣區域」,做為第一優先營造的對象區域。